近日,ESG新紀元可持續商業戰略與實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近百位企業、學界、投資界及媒體代表到場,共同探討ESG助力中國企業踐行可持續商業、出海全球化與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本次研討會由北京頡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融科資訊中心主辦,中國經營報社、《商學院》雜志、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向光未來聯合承辦。
研討會上,頡騰文化創始人周中華發表致辭,回溯從《寂靜的春天》《增長的極限》到《2052》的引進史,稱呂建中新書為中國本土ESG里程碑,提出中國企業ESG正經歷“報告—項目—戰略—文化”四階段躍遷,直言“出海不是產能搬家,而是價值觀全球適配,ESG是必修課而非可選項”。
融科資訊中心總經理楊海峰以自家LEED、WELL雙鉑金認證和AI算法節能案例提醒業界“拒絕表演式ESG”,強調把價值觀落到樓宇每一度電、每一瓶水里。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董事局前董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呂建中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如何將ESG融入企業戰略與經營”。他用“兩瓶水”隱喻傳統經營與ESG的融合,拋出“可承載、公平、活力”三大底層邏輯,借友達光電、山東糧油、揚子江藥業、伊利等案例闡述“寶石圖譜六維模型”:從社會痛點到市場機遇,再到生態協同、復合價值、場景設計與商業模式閉環。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可持續發展部主任、北京融智企業責任研究院院長王曉光以“中國企業出海五挑戰”為主題發言。他表示,國家戰略、地緣沖突、文化差異、全球化與本地化矛盾、標準差異及合規成本;以巴西勞工、澳大利亞礦區、歐盟關稅等真實故事警示“出海不是搬工廠,而是價值鏈和信任體系重構”。
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馬翔宇發布2025向光獎,七屆累計2000余企業參評,今年新增“科技向善”賽道,邀企業、CVC、家辦共赴“讓向善力量被看見”的可持續敘事。
圓桌會議環節,由《商學院》雜志副主編朱耘主持,廣聯達ESG事務總經理李靜、雅信誠 ESG事務負責人王爍、GRESB(格睿思)中國首席代表鄧耀華等嘉賓與呂建中、王曉光就“AI如何打通數據孤島、醫學翻譯如何兼顧效率與倫理、評級機構如何量化風險與價值”等話題展開討論,最終達成共識:ESG不是報告,而是經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