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文化沃土上,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以筆墨為伴,以詩書為友,用四十余載的堅守與探索,在書畫藝術的世界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他,就是李墨——齊派嫡傳第五代弟子,一個在書畫界備受矚目的名字。
李墨,字半癡,號孤藤子,地道的京城土著。自幼年起,他便與筆墨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恩師孟祥巨的悉心指導下,李墨不僅繼承了齊派藝術的精髓,更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書法作品,既有古人的沉穩與雅致,又不乏現代的創新與靈動,堪稱書畫界的一股清流。
李墨的書法之路,是一段不懈追求與自我超越的歷程。他自幼習書,松煙入墨四十余載,從未間斷。從最初的四書五經,到后來的詩賦音律,李墨始終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他的楷書取法鐘太傅、趙松雪,行草則師摩二王、米顛,間或融入蘇黃一脈的大氣與跌宕。李墨的行楷作品,蕭散簡遠,空靈俊秀,整飭精巧,筋脈相連而不妖,展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墨在小字法書方面的造詣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他的小字作品,遒勁功納,進退有度,雅潤鮮活,沉厚安穩。每一筆每一劃都透露出他對書法的深刻理解與獨到見解。李墨的書法作品不僅被國內眾多寺院、道觀典藏,還遠播海外,被美、英、澳等國的友人珍視收藏。
除了書法之外,李墨還熱衷于游歷與交友。自1989年起,他游歷九州,遍訪各大山川寺院,與眾多書畫界的有識之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臨安偏居八載期間,他與陸儼少之徒尹舒拉夫婦、吳中徐云鶴、鄭迪溪等筆墨詩詞唱和,更結識了蘇州竹刻大師張泰中、道教會長尹會長等各界精英。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藝術人生,更為他的書畫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2000年返京后,李墨更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讀書、行吟與感悟之中。他求教于碑帖,尋思于古韻,與京城名仕歐德順、于國光、董小俠等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筆會應接不暇,足跡遍布國內,李墨的書畫藝術也在此過程中日益精進。
與京城書畫家于國光先生創作於畫室
2013年於京西藏大廈與葉星生先生共敘丹青
2018年於全國人大中心參加年度筆會
2023年與京城大咖翟大非先生在姜昆先生的書畫室
如今,李墨的書道已小成之脈絡得見。他的行草、小楷作品別具一格,辨識度極高,深受書畫界與收藏界的喜愛與推崇。在他看來,書畫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心靈的寄托與精神的追求。他常說:“書畫本小道,然竊以詩詞共枝,復得文字之大雅?!闭沁@種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堅守,讓李墨在書畫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梅花詩已盡,急命雪泠身。有月蒼茫掛,懷秋不掃塵。李墨的書畫藝術,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充滿了詩意與遠方的追尋。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齊派嫡傳的藝術家將繼續用他的筆墨與才情,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