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2歲了只會說疊詞,3歲不會與人交流,教了也不會,進步慢、詞匯少、落后同齡兒;以前還會喊人,漸漸不講話,喜歡用手指物代替語言怎么辦呢?
據合肥天使兒童醫院盧以紅主任介紹,上訴這些皆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這幾年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很多家長誤讀了“貴人語遲”,想再等等看,等到上幼兒園了也不見好,才積極忙忙來院。
“貴人語遲”這句話出自《論語》,原句為“貴人語遲,敏于行卻不訥于言”。可見原意是有內涵有思想的人,說話之前多思考,不搶著說話,而不是像現在以訛傳訛,認為聰明的人開口說話晚。有時一味等待,反而白白錯失了1-3歲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
盧以紅主任還告訴我們,“語言發育遲緩的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很多都是隔輩育兒,父母去工作,姥姥或者奶奶有做不完的家務,大家都沒空教孩子說話。覺得不需要刻意教寶寶說話,到時候就會了。像這樣孩子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不會開口模仿,久而久之就真的不會說話了,這種情況面診時也是遇到很多例的!” “之前就有一位來自蚌埠的語遲患兒就是這種情況,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從小由奶奶帶大,到3歲了還只會講疊詞,叫他說總是不理你,奶奶日常需忙于家務、沒有太多去教,家人想著長大就會了,可是并沒有好轉,專業檢測為語言發育遲緩,幸虧他趕在3歲之前來到我這邊,經過多學科綜合治療和3個療程的語言訓練、理解能力訓練,系統的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終于可以與人流利對話了。
“再者就是,現在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看動畫片,覺得可以學到知識。其實嬰幼兒通過和成人互動玩耍的方式來學習語言是有效的。而看電視時,只有聽和說,同時缺乏必要的眼神交流,是單向輸入,語言習得的效率較低。有時動畫片說話的嘴型跟人是不一樣的,孩子看著嘴型反而受到誤導,出現口吃、口齒不清的情況。”
盧主任也提醒各位家長:對于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醫學建議一定是早發現、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