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為什么沒有頭發?”“爸爸喜歡留短發。”
這一段父女間略顯“尷尬”的對話,曾發生在一位43歲的發友身上。禿頂十幾年后,他偶然間接觸到植發,完成了一次人生脫變。頭頂越來越密,自信心也一點點拾了回來。
當站在“中國醫生·中國新生——百名三甲名醫匯聚 助力脫發診療新征程”活動的舞臺上,他直面自己的過去,講述了植發前后的心路歷程。另有2名發友也來到現場,溫馨分享了植發手術后的毛發養護經驗。
在頭皮健康管理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的當下,大眾對于頭發養護的意識不斷覺醒,但很多發友并沒有掌握頭皮健康管理的正確方法。因而在活動現場,百名三甲醫院醫生及植發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聚焦發友頭皮健康管理多樣化需求,共同探討了更高效地作用于頭皮健康管理的聯合療法,開啟了脫發診療新征程。
頭皮健康管理=防+養
對于這一屆年輕人,頭皮及其衍生的頭發問題成為困擾他們的“頭等大事”。據《2021京東洗護發消費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26歲到35歲年齡段的消費者買走了56%的防脫發產品,防脫發產品消費展現了巨大的增長潛力。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現代年輕人的毛發養護意識正在不斷增強。
頭皮是人體第二薄的皮膚,容易受損,而且衰老的速度比臉皮快6倍,比身體肌膚快12倍,頭皮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活動當天,多位植發領域的專家各抒己見。“頭皮環境健康了,頭發才能自然快速生長。”武漢大學同仁醫院主任醫師彭才智表示,在毛發治療過程中,先要改善頭皮環境,再進行下一步治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浙江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陶茂燦主任認為,頭皮健康的重要性在于“防+養”,通過內在和外在的雙重作用促進毛發健康生長。
發友:術后管住嘴和腿
在日常生活中,基礎的養護靠固發洗發水、生發精華,而終極大法還得是“植發”。在知乎、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植發后原生發是否會發生脫落”穩居話題榜首。對此有植發醫生在平臺留言表示,“三分植,七分養”,術后護理也不容忽視。
做過植發手術的發友應該知道,通常醫生會在術后給出用藥及養護建議,這么做是為了保障種植區和原生發區毛發正常的生長環境,改善原生發脫落的情況。然而,很多發友并不理解醫生的用心。“手術后,我忌口很長一段時間,暫別了一切劇烈運動,或許是各個方面都很注意,頭發恢復得還算良好。”在“中國醫生·中國新生”活動現場,一位年輕的發友朋友建議大家,遵照醫囑并定期復查,做好養護工作。
強強聯手解鎖新療法
早期,植發機構多注重于植發環節,而今由于市場擴張越來越難,加上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和層次化,植發機構紛紛走向了“養發+護發+植發”一體化的全方位毛發管理模式。這也驅使植發機構不斷升級和完善植發技術和整體服務水平。面對多變的外部大環境,通過強強聯合實現雙贏,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此次新生植發與振東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推出有效治療脫發的聯合療法,標志著新生在頭皮健康管理領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而在此前的重要舉措,則是新生與英諾皮膚世家聯合強強聯合,建立頭皮抗衰基地。
雙方共建“聯合療法”主要意義在于,實現產品和養護的高效結合。談及此,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路鷗表示,毛發治療是個閉環過程,聯合用藥要比單獨用藥治療,能夠更好的保障毛發健康。
除了發布“聯合療法”,活動當天還啟動了由百名三甲名醫組建的“專家巡診團”親診活動,旨在為發友提供一對一答疑,幫助廣大發友建立科學的頭皮健康管理認知,掌握專業的頭皮健康管理方法。